山东省品牌网

品牌故事

百年瑞蚨祥的传奇

2019-10-12 08:43:30齐鲁春秋

清末民初,北京城流传着一个顺口溜 :“头顶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踩内联升。”“马聚源”是帽店,“内联升”是鞋店,“瑞蚨祥”则是山东拥有百年积淀的纺织品零售品牌,由孟传姗创建于 1862 年(清同治元年)。“身穿瑞蚨祥”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在那个年代北京大众对于瑞蚨祥的喜爱程度。瑞蚨祥中的“瑞”字,是瑞气的象征 ;“蚨”取其青蚨还钱的寓意 , 又称为钱币的别名 ;“祥”是吉祥之意。店东乃山东省旧军孟家,所开店铺均是祥字号。1893 年,瑞蚨祥进军京城,利用 40 年的时间,在北京前门大栅栏商业街先后开设 5 个店铺,经营绸缎、布匹、茶叶、百货、纸行、药店、当铺、钱庄等生意,其中瑞蚨祥绸缎店成为北京最大的绸布店,成就了一代鲁商传奇。
瑞蚨祥的创始人章丘旧军孟氏家族的孟洛川是亚圣孟子的第六十九代孙。“山西康百万,山东袁子兰,两个财神爷加起来比不上一个孟洛川。”孟洛川之所以被誉为“东方儒商”乃至“东方第一商人”,与他的经商理念是分不开的。孟洛川的经营理念体现出显著的儒商特征,这源于早年母亲的培养。孟洛川(1851-1939),名继笙,字鸿升,号洛川,孟传珊的第四子。他少年丧父,其母高氏出身官宦富绅人家,知书达礼 , 对孟洛川一生影响很大。为教育孟洛川,高氏聘请章丘名儒李青函为师,在家中私塾研读四书五经。从此,儒家思想在年轻的孟洛川心里扎下了根,他长大后的思想、行为无一不带有儒家的烙印。
作为亚圣后代,孟洛川深受儒家文化所提倡的道德规范的影响,在经营瑞蚨祥期间时刻把诚信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依靠诚信打响了瑞蚨祥的品牌。在创业之初,孟洛川就确立了“以德为本,以义为先,以义致利”的经营理念。他在做商人的同时也认定了一个原则 :以礼待客,方能以名得利 ;以德盛金,方能雄踞天下。孟洛川掌管瑞蚨祥长达 70 年,对内部人员的管理十分严格。他经常告诫大家“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急,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他还告诫店员,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要规规矩矩做人,诚诚恳恳相待。一旦有违店规店训者,一律从严处理。孟洛川在担任济南商会副会长后,把瑞蚨祥诚信经营的理念在整个商业界推广开来,使一大批其他老字号争相效仿,形成了商业文化当中最珍贵的财富。
瑞蚨祥之所以能成为一家全国有名的绸布店,并长盛不衰,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孟洛川在经营中始终贯穿了传统的东方思想精髓和道德准则。在孟洛川的经营之道中,永远体现着诚信的思想。他的每一言、每一行,首先考虑的都是怎么让利于百姓,如何满足顾客的需要。瑞蚨祥的经营信条是 :明码标价、言不二价、童叟无欺、足尺加一。孟洛川将这一理念在店内反复宣讲,上至各店的掌柜、经理。因此,瑞蚨祥的信誉不是靠口号喊出来的,而是靠自己的诚信一点一点经营出来的,体现在对自身严格要求、对顾客让利、对合作商家的绝对信任这三个方面。
孟家以贩卖白布起家,后逐渐将白布染成青、蓝色布出售,但是染坊加工的色布,往往洗两三水就掉色,为顾客所不满。为解决该问题,孟洛川在济南东流水第三道胡同自办染坊,店名曰瑞蚨祥鸿记染坊。所聘染师都是技艺高明、经验丰富的名手。东家和掌柜对染工的要求十分严格,规定须用上等布料、布坯,不准偷工减料,认真操作,专人检查,发现瑕疵,立即返工。因此,祥字号染出的色布久洗不褪色,美观耐用,为别家所不及,享誉城乡,远近来购。同时,瑞蚨祥有些色布来自染坊加工,在与其合作中,瑞蚨祥不像有的店号充老大,而是每月都把钱款付清,从来不打折扣,而且逢年过节,总是给染坊送肉送面,与当时流行的风气大不相同,因此染坊为瑞蚨祥染色总是尽心尽力,染出一流的货品。对于偶尔失误的合作者,孟洛川即使亏本也要收其产品。例如一次一向为瑞蚨祥供货、信誉良好的一家丝织厂产品质量不合格,瑞蚨祥代理人拒收,产品积压,工厂面临倒闭的危险,织工有失业之虞。厂主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恳求孟洛川收下这批货,看在老主顾的份上,孟洛川以情义为重,决定蚀本收下,丝织厂起死回生,厂主感激涕零,奉送牌匾。这样虽然暂时亏本,换来的却是长期牢固的合作关系。同时,旧军鸿记织布厂对委托染色的染坊要求极严。一是要求用优质染料。例如染青布,抗战前都是用最好的名牌煮青,不允许使用杂牌染料。二是验收严格,不允许染坊有一丝偷工减料。对染坊事前都再三进行考察,视其信用是否可靠,方找其加工。布匹都是染坊来取,交布匹时,在每匹布上都打上铁印,以防染坊偷换。号房人员还常到染坊检查,看其是否偷工减料。染妥验收,尤为严格、认真。染坊都是在早晨送货。由号房人员在院内明亮处逐匹查验,即使在严冬,也在院内查看。颜色稍有不足或不匀,即退回重染。由于挑剔严格,有的布有时返工多达四五次之多,虽然如此,但染坊还是愿为其加工,因为鸿记所付染价大大高于一般行情,同时付款及时,有时还预付染款。
色布验收后,再交踹坊踹平,验收后晾干,以防发霉 ;一般要晾十余日。色布晾干后,七匹一捆用布包好,谓之打“顶包”。捆得愈紧,布愈平整。捆好入库谓之“闷色”。这样可使颜色全部渗透纱中,闷得愈久愈深入,不易褪色。—般色布要闷三至五个月,青布至少要闷 6 个月,方才取出销售,这种色布挺刮、色足、坚牢,深受顾客欢迎。
加工一批色布需要有三套资金,一套门市销售,一套在染坊、踹坊加工,一套压在仓库闷色。一般商户没有这么多资金积压,不能自行加工。批发庄虽也加工自染,终因资金小,随染随卖,色泽不深入,染水又差,洗洗就变色,创不出牌子,只有瑞蚨祥这样实力雄厚的商号才能办到。当然,如此优越品质的色布,因为售价高、销量多,仍旧可使瑞蚨祥获得丰厚利润。
瑞蚨祥鼎盛时期绣货绸缎是主营货物,为了招徕顾客,他们派专人到产地设庄定购。如瑞蚨祥在苏州、杭州设有专门机构,与当地厂家定机定织,没有合同,全凭信誉。只要质量好,成本高低不论。定货到期,专人下厂验收。苏州庄早期的验货员是王漱芳,他验货时戴上两副眼镜,挑剔之严,验收之细,是独一无二的。正是由于货物质量好,所以社会各界名流如购买绣货绸缎,瑞蚨祥往往是其第一选择。
对于大多数的绸布店来说,大都是在价格上先抬高,然后再让顾客讨价还价,而瑞蚨祥则不来这一套。瑞蚨祥从开店的那天起,就在经营中实行“足尺加一”的方式,意思是,顾客每买一尺布就多给一寸,买一丈就多量一尺。由于标价后不能还价,许多顾客还是要“货比三家”,但最后他们还是来到了瑞蚨祥。他们认为,瑞蚨祥虽不能讨价还价,但价格的确很公道,而且质量又好,再加上足尺加一的优惠方式,因此他们还是愿意与瑞蚨祥打交道。
在价格不稳定的年景,如果当天有顾客以每尺八分的价格买回了绸布,第二天又回来买同样的布,但这时的价格已经涨到了八分五,那么瑞蚨祥宁肯赔本,仍会以每尺八分的价格卖给这位顾客,让老主顾满意。
1900 年的庚子之变中,一场大火烧毁了前门外大栅栏地区铺户民宅数千家,瑞蚨祥除门楼外也变成乐一堆瓦砾,所有来往账簿化为灰烬,但瑞蚨祥却决定自己欠的外债分文不差,别人所欠货款不必追究。然而瑞蚨祥在第一时间宣布:凡欠瑞蚨祥钱的,一笔勾销 ;凡瑞蚨祥欠的钱,按时支付。凭着十几位伙计的回忆,瑞蚨祥还清了所有欠款。这是早年瑞蚨祥诚信经营,忠诚对人的真实表现。瑞蚨祥的诚信举动赢得业界满堂喝彩,一时传为佳话。在恢复老字号之后,瑞蚨祥这种宁愿自己吃亏也不让顾客吃亏的经商传统原封不动地传承下来。顾客到瑞蚨祥买布料或丝绸,回家一量真会多出一些。
瑞蚨祥的经营理念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明代中后期形成的商业文化。明代中后期开始,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经商不再是人们轻视的职业,越来越多的人弃农经商、弃儒经商,并逐渐形成区域性的商业团体,如晋商、徽商等。商人逐渐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阶层。同时明清时期出现许多商业用书,涉及商业道德、经商行为准则、经营方案等内容,进一步发展了商业文化,其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山东自古以来就拥有着良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风气。儒家文化提倡“礼义仁智信”,这对鲁商的经营理念和商业道德都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商业诚信,瑞蚨祥可谓鲁商典范。瑞蚨祥以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来自掌门人孟洛川,而孟洛川作为“亚圣”的后代,其思想不自觉地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这显著地体现在他对于瑞蚨祥的经营之中。从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开始,孟洛川以雄伟的魄力,先后在济南、北京、青岛、天津等地相继开设了瑞蚨祥分店。在几十年的时间内,他凭借经营奇才在创业路上春风得意,一马平川。
由于其良好的信誉,解放以后,瑞蚨祥的发展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表彰和奖励。毛泽东同志指出, “历史名字要保存……瑞蚨祥、同仁堂一万年都要保存”;陈云同志也提到,“把原有的工厂和店铺的招牌是不是需要改掉?我看最好把它保存起来。如果统统改掉,编成号头,使人搞不清楚,还不如‘瑞蚨祥’‘全聚德’等各种各样的牌子挂着好一点”。这两段指示对保持瑞蚨祥等老字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瑞蚨祥因一向恪守合同,英、荷、日等洋行均愿与其来往,包销英商普丰洋行的“蓝圈狮漂布”、怡和祥行的“乞巧图洋纱”,订货只预交货价款 10%,出售时却能获得的 20—30%利润。此外,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瑞蚨祥绸缎庄被八国联军一把火烧成灰烬。瑞蚨祥的财东掌柜在绝望之中找到日升昌的北京分号,分号掌柜梁怀文热情接待,一次性给瑞蚨祥贷款 4 万两,使瑞蚨祥二次创业成功。注重信誉不仅使瑞蚨祥赢得了党和政府的表彰,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财富和同行的信任。可见,商业诚信对于近代商业的发展确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站第 次浏览